申請中階技術人力值得嗎?這3個好處要知道

中階技術人力申請能為雇主帶來薪資成本優化、人才長期穩定及工作期限突破等實質效益,同時免除就業安定費負擔。

想解決外籍移工12年工作期限的困擾嗎?擔心辛苦培訓的熟練員工到期就要離開?

其實外籍移工只要符合中階技術人力資格,透過申請後這些煩惱都能迎刃而解!根據勞動部統計,這項政策自實施以來申請案件持續成長,顯示確實為雇主解決了實際需求。

文章目錄

  1. 免除就業安定費,長期成本更划算
  2. 突破12年工作限制,維持穩定合作
  3. 永久居留申請機會,留住優秀人才

免除就業安定費,長期成本更划算

最直接的經濟效益就是完全免除就業安定費! 這項優勢讓許多雇主重新評估聘僱成本結構。

根據勞動部規定,中階技術人力的薪資條件為:

工作類別 薪資條件 就業安定費
產業類 每月經常性薪資3.3萬元以上 完全免除
家庭看護 每月總薪資2.4萬元以上 完全免除
機構看護 每月經常性薪資2.9萬元以上 完全免除

以家庭看護為例,傳統移工每月需繳交2,000元就業安定費,一年累計2.4萬元。申請中階技術人力後,這筆費用完全省下,長期計算下來反而更經濟實惠。

實際上,當移工薪資提升至2.4萬元,扣除省下的就業安定費,雇主實際增加的成本遠比想像中少。更重要的是,薪資提升通常能帶來工作品質的顯著改善。

返回文章目錄

突破12年工作限制,維持穩定合作

這是解決人力流失問題的根本方案! 傳統外籍移工受限於就業服務法規定,除家庭類移工最多可到14年外,其他在台工作期間累計不得超過12年,但只要符合中階技術人力資格並完成申請後,就沒有這項限制。

工作期限比較:

傳統移工模式:

  • 工作期限最多12年就必須離境
  • 期滿後需重新招募和培訓新人
  • 工作技能和默契需要重新建立
  • 持續面臨人員流動困擾

中階技術人力模式:

  • 無工作年限限制,可持續聘僱
  • 維持既有工作默契和技能水準
  • 避免重複招募和培訓成本
  • 工作關係更穩定,品質持續提升

對於需要長期照護的家庭來說,這項優勢特別重要。照護工作需要建立信任關係,也需要深度了解被照顧者的習慣和需求。有了中階技術人力制度,家庭不用再擔心每隔幾年就要重新適應新的照護人員。

返回文章目錄

永久居留申請機會,留住優秀人才

這項政策讓優秀外籍人才看到在台灣長期發展的可能性! 當移工轉為中階技術人力並工作滿5年後,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永久居留。

永久居留申請條件:

  • 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5年
  • 每月總薪資達5萬500元以上,或取得乙級專業技能證明
  • 通過我國語文能力測驗

這項制度設計帶來的實質好處:

對雇主而言:

  • 員工有長期發展目標,工作更積極投入
  • 技能持續精進,服務品質穩步提升
  • 降低人員流動率,節省招募培訓成本
  • 建立更深層的工作夥伴關係

對外籍移工而言:

  • 獲得在台灣長期生活的機會
  • 有動機持續學習和提升技能
  • 工作穩定性大幅提升
  • 家庭生活規劃更有保障

實際上,許多外籍移工在了解這項政策後,都展現出更高的學習意願,包括積極學習中文、考取相關證照等,這些都直接反映在工作表現的提升上。

返回文章目錄

常見問題解答

Q:申請中階技術人力一定要透過仲介嗎?

A:不一定,雇主可自行申請。不過由於申請程序較複雜,多數雇主會委託專業仲介協助辦理,確保文件完整且符合規定。

Q:移工語文能力測驗很難通過嗎?

A:測驗內容以基礎生活中文為主,包括聽力和閱讀。大部分在台工作6年以上的移工都具備相應能力,通過率相當高。

Q:薪資條件是固定不變的嗎?

A:薪資條件會隨政策調整而變動。目前家庭看護的2.4萬元是最低標準,雇主可依實際情況給予更高薪資。

Q:申請後多久可以免繳就業安定費?

A:經勞動部核准後,從核准日期開始即可免繳就業安定費。通常整個申請流程需要1.5-3個月時間。

Q:中階技術人力可以轉換雇主嗎?

A:可以,但需要新雇主重新提出申請。轉換程序與一般移工類似,但薪資條件仍需符合中階技術人力標準。

中階技術人力申請創造雙贏局面

綜合上述三大好處,中階技術人力申請確實為雇主和外籍移工創造了雙贏局面。免除就業安定費降低了長期成本,突破工作年限解決了人力流失問題,永久居留機會則讓優秀人才更有動機長期投入。

這項由勞動部推動的政策,正是因應台灣人口結構變化和產業發展需求而設計。對於有長期聘僱需求的雇主來說,及早了解並善用這項制度,將能獲得更穩定優質的人力資源。

兆豐國際管理顧問具備豐富的中階技術人力申請經驗,連續兩年獲得勞動部評鑑A級肯定。如果您正考慮這項申請,歡迎諮詢我們的專業服務,讓您輕鬆享受政策帶來的各項優勢!

電話 24小時專線 官方Line
03-332-3300 0989-773-300 @V8IoiEO